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儿童的、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临床事实的证明;人民生活经验的证明)。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心理支配人的行为、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把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的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
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可分为(感觉、运动、中间神经元)。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脑干包括(延脑、脑桥、中脑)。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和抑制)。
(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是无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规律、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动力定型)。
◎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在强烈刺激作用下出现的条件反射的抑制现象叫(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相互诱导包括(正诱导和负诱导、同时性诱导和相继性诱导)。
感觉的属性包括(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
◎韦伯定律(说的是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I=K)。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属于感觉适应。
(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同时对比现象、彩色对比)。
(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380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
(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1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乐音、噪声)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16-20000HZ
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性是(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气当中,具有挥发性,有气味)。
◎因为味觉的感受器位于舌面和上颚等处,所以它的适宜刺激必须是(能溶于液体的、有味道的)。
◎味蕾分布在(舌面和上颚)等处。
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痛觉、温觉、冷觉、触压和振动觉)。
皮肤表面的温度(是皮肤不觉得热和凉的温度,叫生理零度)。
◎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关节)中。
◎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不科学的是(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痛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程度)。
◎个体在痛觉感受性上的差异和(一个人对疼痛的认识和态度、性格特点、意志力)有关系。
◎距离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对象的重叠、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阴暗、阴影或运动视差、眼睛的调节作用)。
◎眼睛的调节作用是(距离知觉的单眼线索、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轴的辐合作用、双眼视差)。
◎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日出日落的交替、一年四季的变化、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生物钟可以(调节人的行为;调节人的生理活动;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
◎(电影、动画、霓虹灯的动感变化)是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
错觉的性质包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视觉、听觉、不同感觉道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错觉。
记忆是指(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加快的现象、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
◎表象是(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表象具有(积累感性知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为想象提供素材)的作用。
三个记忆系统是以(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作为标准来划分的。
◎瞬时记忆是以(刺激物的形象、感觉后象)的形式保持信息的。
◎记忆广度(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
◎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窄,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处延越窄)。
◎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掌握)。
◎人工概念(是人为制造出来供实验用的材料、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因为是模拟的自然概念,所以与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概念有很大的距离)。
◎问题空间就是(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此伏彼起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状态的认识)。
(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都是原型启发的例子。
(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成13、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等都是定势的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
◎(循环子目标策略、逆向搜索策略、计划简化策略)都属于启发式策略。
言语的特点包括(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等形式。
◎参与言语活动的皮质部位包括(言语运动中枢、言语听觉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性言语中枢)。
有意想象包括(理想、空间、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幻想的特点是(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其内容指向于未来)。
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波消失、出现类假于清醒状态下的高低幅的脑电波、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梦的特点包括(梦境的不连续性、梦境的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分心、注意的分散)。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所从事的活动不能在同一感觉道内完成、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社会需要包括(求知、交往的需要)。
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需要、情绪、内驱动、诱因)。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同一行为可以由相同的动机引起)。
◎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社会性动机包括(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和爱好)。
◎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广度、效能、稳定性)。
◎爱好(是指向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情感相联系的、推动人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的有效动力)。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缺失性需要是(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力量强的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得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情绪和情感(是主体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进行反映的、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有其外部表现形式、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
◎言语表情表现在(说话的音调、说话的速度、说话的节奏)上。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情绪适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表现在(情绪和情感是同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情绪代表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
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信号)。
◎沙赫特的情绪理论(叫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情绪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决定作用)。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情绪和情感的动力性、强度、紧张度、激动度)上。
意志行动的特点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一种受意识调节和支配的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现的)。
◎动机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和意志的自觉性品质相反的品质是(武断从事、受暗示性)。
◎人格具有(独特性和整体性、稳定性和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性)。
能力是(和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等、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为(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和巩固的程度、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
(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
素质包括一个人生来具有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神系统)的构造和机能的特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和限度,而环境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进度;遗传潜势好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大;遗传潜势差的人,环境对他的能力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小)。
气质类型有(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等学说。
◎气质的特性表现在(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和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上。
◎气质特性的感受性和耐受性一般表现为(感受性强耐受性弱、感受性弱耐受性强)。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不决定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会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构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
◎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它们的不同侧面)。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指的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寻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