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现场,随处可见匆忙答题,写了很多,得分却不高的情况。笔者认为,问题往往出现在审题环节。很多考生文章看很久,题目一目十行的看,最后答题,文章到底是什么也没看清楚,要答什么内容也没想清楚,就开始奋笔疾书。在申论阅卷过程中,答案的好坏相当一部分是踩点给分,即写到相同或相近内容即给分,反之不给分。审题不清将直接导致文不对题,没有踩中得分点,不能取得理想分数。笔者现就部分典型试题作出示范讲解,以期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2010年副省级(一)2、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在阅读题目本身时,首先根据“谈谈。。。”判断题型为分析题,即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精读相关文段内容,提取文章言外之意、提炼文章精髓。题目中出现了“......”一句话的理解,因此进一步判定为分析题的词句解释类。根据分析词句解释类答题规范“内涵+外延”,使用词句拆分法,即回到材料中去寻找海洋的污染如何毁灭了鱼儿的家园,毁坏的范围、程度、类别,分析得出人类不寒而栗的危机人类和生存环境的毁灭等等。在此题当中,在材料范围上没有明确的“根据、依据、围绕”等字样,易导致考生面对7000字申论试卷无从下手。随即通过仔细阅读,可发现“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字样,那么考生可立即缩小阅读范围,锁定“具体事例”,并且后文要求,是海洋的污染导致,可进一步缩小范围,最终完成材料的排查工作,提高作答效率和命中率。因此,仔细阅读题目的每一个部分,考生朋友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货。
又如2013年江苏省考,第二题“假如你是“给定资料8”中所倡导的“当一天环卫工人”体验活动的参加者,并且做了很多实事。当听到一些事市把这一体验活动与那些“作秀”行为相提并论时,你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请你对市民们形成这种看法深层次原因作出分析。(20分)要求:全面、辩证,符合实际,篇幅不超过250字。”
此题为分析原因题型,并且是分析深层次原因,那么能够直接从材料截取的内容就变得十分有限,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发挥主观判断力作答。值得一提的是,在申论审题环节,经常会忽视题目的“要求”部分,但是要求部分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命题人的暗示,就比如这题。题目要求全面、辩证,那么就要求考生需考虑多方情况,客观中立的分析双方成因,而非单独只从政府冤屈、或者民众缺乏判断力2方面。应强调双方自省能力和互相沟通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