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证候分析:肾气不足,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冲任失调,血海失司。故月经不调,量时多时少;腰为肾府,肾主骨生髓,肾虚则腰酸腿软;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精神疲倦;气化失常,则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气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填精益髓。
方药举例:毓麟珠(《景岳全书》)。
人参、白术、茯苓、芍药(酒炒)、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菟丝子(制)、鹿角霜、杜仲(酒炒)、川椒
共为末,炼蜜为丸。
方中菟丝子、鹿角霜、杜仲补肾强腰膝而益精髓,四君子以补气,配四物以养血,佐川椒温督脉以扶阳。全方既养先天肾气以生髓,又补后天脾气以化血,并佐以调和血脉之品,使精充血足,冲任得养,胎孕乃成。
(二)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平时白带量多,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失禁,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或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故致不孕;阳虚气弱,不能生血行血,冲任空虚,血海不按时满,故使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肾阳虚,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伤及任带,故带下量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胞脉失煦,故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关门不固,故小便频数或不禁。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或沉迟无力,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