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截至11月底,河南周口市殡葬改革推行10个月,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3130座,平迁坟头246万座,恢复耕地近3万亩,新亡故人员遗体火化率基本达到100%,原有的537个棺木市场销声匿迹。
这是当地提供的一组数据。因平迁坟头的巨大数量,有人把周口的殡葬改革称为“平坟”,提出质疑和诘问。
“平坟”究竟是什么情况?当地人怎么看待?11月25日至28日,记者来到周口市,走访5个县区几十个乡镇,了解情况。
○老百姓对“平坟”是何态度?
外界议论纷纷,但周口的田间地头显得很平静。途经几十个乡镇,并没有看到有人平迁坟头,倒是看到许多新建的农村公墓。
在郸城县石槽镇小曹楼行政村的公墓里,墓园看管员范永玉告诉记者,这个村的公墓是村里选址、民政部门批准建立的。该村亡故村民骨灰安葬在公墓,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这次村里平迁坟头迁葬来的骨灰也是免费安葬。公墓建设的费用主要由县里和镇里拨付,村里“一事一议”筹了一点,还有人捐了些钱。
范永玉说,秋忙过后,不少村民正联系往这里迁墓的事,最近入葬新亡故8例,迁入4例。他也正准备把亲人的墓迁到这里来。
扶沟县是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县蔬菜种植约50万亩。该县曹里乡至白潭镇S120国道两边,蔬菜大棚白茫茫连成一片。在安食联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黄骏说,公司生产蔬菜的土地都是从农民手里流转出来的。“以前坟头太多,不适合大面积、大机械生产,我们也不愿意接手。”他说,这两年建大棚,附近农民陆续自发地平了地里的坟,现在不仅农民承包的土地增值了,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项城市南顿镇上楼行政村农民周思民说,他家老坟可多了,一个多月前平了24个坟头,腾出一亩多地,已种上了麦子。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上面有号召,村里一开会,干部先平的,然后是党员,村民也就跟着平了。”问他是自己平的还是强行平的?他说:“是我自己平的,我们这个村都是自家平自家的。”
在郸城县石槽镇小曹楼行政村范楼自然村,64岁的村民张桂英老人说:“以前地里坟头多,上坟、添坟乱哄哩,现在俺村的公墓建得整整齐齐哩,中间的路都是柏油路,像烈士陵园一样。这下,祭祀也不怕踩庄稼了,下雨上坟也不用蹅泥了。”
○政府为何要跟坟头过不去?
数据显示,2011年周口全市粮食总产量达74.7亿公斤,居全省第一位。周口市人口密度更大,素有“九里十三庄”之称。全市人口1238万,耕地总面积1200多万亩,很多县(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与之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全市基本农田内现有坟头300多万个,占用耕地约5万亩。
询问当地人,有人说前些年,每当早春时节,站在路边放眼望去,田野里尽是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坟头。
周口市市长岳文海说,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区,地不增加,人口却在逐年增加,有的农民已经把道路两边的路肩都种上小麦了,惜地如金。现在还没来得及进行殡葬改革的村,村前村后的坟头一波接着一波,机器下不了地,人力种植成本又太高,有的就撂荒。殡葬改革在一些乡镇之所以进行得比较快、比较顺利,说到底还是群众理解。
项城市南顿镇花园村农民马玉福的话也印证了这个说法:“以前坟头多,收麦每亩多给20块钱,开收割机的都不愿意干。”
据介绍,周口是河南省政府明确的亡故遗体火化区,可资料显示,1999年河南省就提出5年内在全省普及火葬,但直到10年后,全省火化率也只有50.4%,周口仅为36%。殡葬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就是部分地区农村的殡葬改革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